close

1.小腦

小腦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骨骼肌的活動,由一外層細胞(小腦皮質)以及數層深層細胞(小腦神經核)所組成,小腦足是小腦和腦幹之間連繫的路徑雖然其和意識性運動無關,但是它可以使動作協調,而且個體學習各種動作以及控制姿勢平衡都是和小腦有關,為了執行這些功能,小腦就必須從肌肉、關節、眼睛、耳朵、內臟等處取得相關的訊息,而且和腦部控制運動的區域也有所連繫。


雖然姿勢以及運動和小腦很有關係,但是小腦並不直接指揮運動神經元,而是透過腦幹神經核來達到這種功能,另外,某些小腦的訊息還會傳至視丘,然後到感覺運動皮質,利用這個途徑來控制肌肉活動。


大腦


大腦是腦中最大的部份。大腦掌管重要的功能;闢如:語言、智力、記憶。

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。左大腦半球管右側半身的運動與感覺。而右大腦半球管左半身。而大腦的特殊地區又各有其特殊功能。如:語言中樞將聽到的語音了解轉成有義意的語言文句。左右兩半球有一為『強勢半球』(dominant),另一為『非強勢半球』。『強勢半球』就是:掌管語言、理解、讀、寫、算,的大腦半球- 通常是左大腦半球。非強勢半球功能較難清楚描述,他影響:創造力、空間感、及藝術、音樂能力。兩半球又各分為四葉:額(frontal)、頂 (parietal)、顳(temporal)、枕(occipital)。額葉影響人之:判斷、思考、人格、動機、及抑制。頂葉接受並處理各種感覺訊息,如:痛,冷熱,壓力,物體之型狀、大小、質材。各種感覺的綜合分析區在此區。顳葉有聽覺味覺、嗅覺中樞。在強勢半球之顳葉將聲音理解成文句。兩側的顳葉又是記憶功能很重要的地方。枕葉是視覺中樞。

2.小腦

小腦的功能在於身體動作的平衡

下面是對小腦各部位功能喪失的簡介:

動作的開始和終止遲緩,說話緩慢不清,步行時舉步太高,在完成動作時抖動而把握不住動作方向,且不能進行像上臂內旋和外旋等拮抗肌快速轉換的動作等等,稱爲隨意運動的“共濟失調”。

從脊椎動物小腦的系統演化以及小腦的機能和纖維聯繫來看,哺乳類的小腦可分爲古小腦、舊小腦和新小腦三部。小腦的絨球小結葉屬古小腦部,功能是維持身體平衡,與魚類小腦的功能相當。

切除猴的該部,其四肢隨意運動仍很協調,但身體平衡明顯障礙,只能靠牆而立,如強迫其行走,身體搖擺不定以致向一邊傾倒。小兒該部患腫瘤,最初症狀是步態不平穩。

貓、狗去小腦後也呈伸肌緊張加強,但不久即漸減退而呈肌緊張過低,猿猴則伸肌緊張加強症狀更輕。

小腦前葉和小部分後葉是舊小腦部,功能是調節軀幹、四肢肌緊張。電流刺激法證明,小腦前葉不同部位調節軀體不同部分的肌緊張。這種調節作用有抑制性的,也有加強性的。鳥類和爬行類小腦的發展止於舊小腦。小腦調節肌緊張加強明顯而持久,頭頸後仰,尾部上翹,呈“角弓反張”狀。

人類小腦損傷後僅表現為肌緊張降低。小腦半球的大部分爲高等哺乳動物特有的新小腦部,是隨大腦皮層的發展而發展的。新小腦皮層可能將隨意運動肢體瞬間所處的位置資訊,與從大腦皮層發生的到達運動目標的資訊加以比較,及時校正運動肢體的活動,從而減少和糾正隨意運動過程中的偏移和誤差。因此新小腦的功能是協調隨意運動,使運動的速率、範圍、力量和方向等方面達到準確、適度和及時。

小腦損害的病人,動作的開始和終止遲緩,說話緩慢不清,步行時舉步太高,在完成動作時抖動而把握不住動作方向,且不能進行像上臂內旋和外旋等拮抗肌快速轉換的動作等等,稱爲隨意運動的“共濟失調”。觀察小腦損害所表現的各種症狀是認識小腦功能的線索,也是診斷小腦病患的重要參考,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價值。

大腦

「人類得以成為萬物之靈,發展出現代文明,全賴大腦皮質的高度進化。在動物界中,只有脊椎動物才有稱無腦的中樞神經系統。螞蟻只有頭沒有腦;就算有腦的動物,也只有靈長目才發展出新腦、間腦、中腦、延腦、小腦等複雜的分化。可以說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人類大腦皮質層(或叫新腦)的進化史。…儘管大腦皮質關係著高層次的智力活動,包括思考、創新、演繹、歸納、幽默、藝術等獨特氣質,且不同的部位負責不同的範疇,各有所常。但是動物原始的動作本能控制,仍存留在小腦中,負責協調軀幹與肢體的動作控制。小腦的差異性無關致力,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動物的協調性比人類還好,或某些人如體操選手、特技人員等的協調性特別好的原因」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ecylee 的頭像
    pecylee

    如果…的…話

    pecy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